陳潔淮教授吟誦調
簡介
陳潔淮教授(1937-2004),號孤往齋,廣東澄海人。經緯書院國學研究所畢業,從陳湛銓教授學。畢業後任華僑書院(後併入聯合書院)中文系教授,其後於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(今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)擔任講師,主講《易經》。上世紀90年代開始於學海書樓國學講座,講授《孟子》、「四部選粹」、《文選》等。2003年於香港電台「長者進修學院」主講「易學《易經》」節目。著有《說文解字入門》、《說文解字導讀》、〈莊學概說〉、〈莊子秋水篇講疏〉。
文
香港電台「易學《易經》」節目 (2003年,有引文吟誦):
第一集: https://youtu.be/FVkzS8w1QbY
第二集: https://youtu.be/MDiL6t2-uJ0
《莊子‧秋水篇》選段(夔憐蚿)
夔憐蚿,蚿憐蛇,蛇憐風,風憐目,目憐心。夔謂蚿曰:「吾以一足趻踔而行,予无如矣。今子之使萬足,獨奈何?」蚿曰:「不然。子不見夫唾者乎?噴則大者如珠,小者如霧,雜而下者不可勝數也。今予動吾天機,而不知其所以然。」蚿謂蛇曰:「吾以眾足行,而不及子之无足,何也?」蛇曰:「夫天機之所動,何可易邪?吾安用足哉!」蛇謂風曰:「予動吾脊脅而行,則有似也。今子蓬蓬然起於北海,蓬蓬然入於南海,而似无有,何也﹖」風曰:「然。予蓬蓬然起於北海而入於南海也,然而指我則勝我,鰌我亦勝我。雖然,夫折大木,蜚大屋者,唯我能也,故以眾小不勝為大勝也。為大勝者,唯聖人能之。」
(1991年)
《莊子‧秋水篇》選段(孔子遊於匡)
孔子遊於匡,宋人圍之數帀,而絃歌不惙。子路入見,曰:「何夫子之娛也?」孔子曰:「來!吾語女。我諱窮久矣而不免,命也;求通久矣而不得,時也。當堯、舜而天下无窮人,非知得也,當桀、紂而天下无通人,非知失也,時勢適然。夫水行不避蛟龍者,漁父之勇也;陸行不避兕虎者,獵夫之勇也;白刃交於前,視死若生者,烈士之勇也;知窮之有命,知通之有時,臨大難而不懼者,聖人之勇也。由處矣!吾命有所制矣。」无幾何,將甲者進,辭曰:「以為陽虎也,故圍之;今非也,請辭而退。」
(1991年)
《莊子‧秋水篇》選段(公孫龍問於魏牟曰)
公孫龍問於魏牟曰:「龍少學先王之道,長而明仁義之行,合同異,離堅白,然不然,可不可,困百家之知,窮眾口之辯。吾自以為至達已。今吾聞莊子之言,汒焉異之。不知論之不及與,知之弗若與﹖今吾无所開吾喙,敢問其方。」公子牟隱机大息,仰天而笑曰:「子獨不聞夫埳井之鼃乎?謂東海之鱉曰:『吾樂與!出跳梁乎井幹之上,入休乎缺甃之崖,赴水則接腋持頤,蹶泥則沒足滅跗。還虷蟹與科斗,莫吾能若也。且夫擅一壑之水,而跨跱埳井之樂,此亦至矣夫,子奚不時來入觀乎!』東海之鱉左足未入,而右膝已縶矣。於是逡巡而卻,告之海曰:『夫千里之遠,不足以舉其大;千仞之高,不足以極其深。禹之時十年九潦,而水弗為加益;湯之時八年七旱,而崖不為加損。夫不為頃久推移,不以多少進退者,此亦東海之大樂也。』於是埳井之蛙聞之,適適然驚,規規然自失也。且夫知不知是非之竟,而猶欲觀於莊子之言,是猶使蚊負山,商蚷馳河也,必不勝任矣。且夫知不知論極妙之言,而自適一時之利者,是非埳井之鼃與?且彼方跐黃泉而登大皇,无南无北,奭然四解,淪於不測;无西[>東]无東[>西],始於玄冥,反於大通。子乃規規然而求之以察,索之以辯,是直用管窺天,以[>用]錐指地也,不亦小乎!子往矣!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乎[?與]?未得國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歸耳。今子不去,將忘子之故,失子之業。」公孫龍口呿而不合,舌舉而不下,乃逸而走。
(1991年)
《莊子‧秋水篇》選段(莊子釣於濮水)
莊子釣於濮水,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,曰:「願以境內累矣!」莊子持竿不顧,曰:「吾聞楚有神龜,死已三千歲矣,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。此龜者,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?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?」二大夫曰:「寧生而曳尾(於)塗中。」莊子曰:「往矣!吾將曳尾於塗中。」
(1991年)
《莊子‧秋水篇》選段(惠子相梁)
惠子相梁,莊子往見之。或謂惠子曰:「莊子來,欲代子相。」於是惠子恐,搜於國中三日三夜。莊子往見之,曰:「南方有鳥,其名為鵷鶵,子知之乎?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,非梧桐不止,非練實不食,非醴泉不飲。於是鴟得腐鼠,鵷鶵過之,仰而視之曰:『嚇!』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?」
(1991年)
《莊子‧秋水篇》選段 (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)
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。莊子曰:「儵魚出遊從容,是魚(之)樂也。」惠子曰:「子非魚,安知魚之樂?」莊子曰:「子非我,安知我不知魚之樂?」惠子曰:「我非子,固不知子矣;子固非魚矣,子之不知魚之樂,全矣。」莊子曰:「請循其本。子曰『汝安知魚樂』云者,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,我知之濠上也。」
(1991年)
李康〈運命論〉選段
夫以仲尼之才也,而器不周於魯衛;以仲尼之辯也,而言不行於定哀;以仲尼之謙也,而見忌於子西;以仲尼之仁也,而取仇於桓魋;以仲尼之智也,而屈厄於陳蔡;以仲尼之行也,而招毀於叔孫。夫道足以濟天下,而不足貴於人;言足以經萬世,而不見信於時;行足以應神明,而不能彌綸於俗;應聘七十國,而不一遇人主;驅驟於蠻夏之域,屈辱於公卿之門,其不遇也如此。[…]夫忠直之迕於主,獨立之負於俗,理勢然也。故木秀於林,風必摧之;堆出於岸,流必湍之;行高於人,眾必非之。前監不遠,覆車繼軌。然而志士仁人,猶蹈之而弗悔,操之而弗失,何哉?將以遂志而成名也。求遂其志,而蹈風波於險塗;求成其名,而歷謗議於當時。彼所以取之,蓋有筭矣。
(1991年)